臺北市產經發展概況
國際經濟部分,俄烏戰爭未歇、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仍高,另全球需求疲弱,產業庫存調整持續,主要國家製造業PMI趨向緊縮,主要經濟預測機構下修2023年全球經濟展望,根據IHS Markit及IMF最新預測,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分別為2.9%及3.2%,2023年分別為1.6%及2.7%。
全球經濟成長率 單位:%
區域 | 預測機構 | 2015 | 2016 | 2017 | 2018 | 2019 | 2020 | 2021 | 2022 | 2023 |
全球 | IHS Markit | 2.7 | 2.5 | 3.3 | 3.2 | 2.6 | -3.9 | 5.6 | 2.9 | 1.6 |
IMF | 3.1 | 3.2 | 3.7 | 3.6 | 2.9 | -3.5 | 5.9 | 3.2 | 2.7 |
資料來源: IHS Markit,Dec.15,2022;IMF,Oct.11,2022
國內經濟部分,受全球終端需求力道疲弱,與中國大陸疫情影響,預估111年第4季出口衰退3.89%;民間消費方面,隨疫情朝輕症化、與病毒共存方向,商業活動逐漸恢復活絡,預估111年第4季實質成長率2.65%。111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.43%。展望112年,隨著國境開放,消費動能可望持續提升,然而全球景氣降溫,廠商庫存壓力持續,外貿動能衰退。預估112年經濟成長率為2.75%。
臺灣經濟成長率
年份 | 2015 | 2016 | 2017 | 2018 | 2019 | 2020 | 2021 | 2022 | 2023 |
經濟成長率(%) | 1.47 | 2.17 | 3.31 | 2.79 | 3.06 | 3.39 | 6.53 | 2.43 | 2.75(3.05) |
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總處2023.01.29
註:()為上次預測
臺北市為我國政治、經濟、金融、文化中心,扮演我國經濟成長火車頭角色。本市產業結構以三級產業(服務業)為主、二級產業(工業)次之,一級產業(農林漁牧業)所占比率極小,截至111年12月底,本市登記之公司行號家數有235,126家,較110年12月底(237,401家)減少0.96%(2,275家)。在現有登記家數中,第三級產業(服務業部門)有179,171家(占本市76.20%),第二級產業(工業部門)有53,030家(占本市22.55%),第一級產業(含農、林、漁、牧業)有2,925家(占本市1.25%)。產業別中又以批發及零售業56,325家占最大宗(23.96%),其次為專業、科學及技術服務業33,359家(14.19%)及製造業28,649家(12.18%)。
臺北市產業結構
| 家數 | 比重 | 前3大產業別 |
一級產業 | 2,925 | 1.25% | - 批發及零售業56,325家(23.96%)
- 專業、科學及技術服務業33,359家(14.19%)
- 製造業28,649家(12.18%)
|
---|
二級產業 | 53,030 | 22.55% |
---|
三級產業 | 179,171 | 76.20% |
---|
合計 | 235,126 | 100.00% |
---|
資料來源:臺北市商業處
在營收方面, 111年1-11月本市公司商業營業額13兆3,535億元,較110年同期(12兆695億元)成長10.64%。其中三級產業為10兆7,531億元(占全市80.53%)、二級產業為2兆5,872億元(占全市19.37%)、一級產業132億元(占全市0.10%);營業額最高產業為批發及零售業(5兆8,661億元),其次為製造業(1兆7,522億元)與金融及保險業(1兆6,776億元)。
臺北市各級產業營業額
| 營業額 | 比重 | 前3大產業別 |
一級產業 | 132億元 | 0.10% | - 批發及零售業
5兆8,661億元(43.93%) - 製造業
1兆7,522億元(13.12%) - 金融及保險業
1兆6,776億元(12.56%)
|
---|
二級產業 | 2兆5,872億元 | 19.37% |
---|
三級產業 | 10兆7,531億元 | 80.53% |
---|
合計 | 13兆3,535億元 | 100.00% |
---|
資料來源:財政部統計處,資料統計111年1-11月
為因應國際經貿脈動及產業環境變化,本局以「支持創新」、「強化招商」、「活絡商圈」及「產業升級」等主軸推動各項輔導措施,在支持創新方面,從打造創業生態系、提供資金協助、孵化空間支持,及整合民間資源,力促企業創新、鼓勵人才創業,成為經濟成長新動能;同時著重擴大投資動能,強化「投資服務辦公室(ITO)」服務平台功能,推動內科2.0、南港生技產業聚落、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等重大開發計畫,吸引國內外企業投資本市;另外透過輔導商圈導入智慧支付與電子商務、型塑商圈特色與差異化,強化商圈品牌意象等方面著手,引入人潮,活絡商圈商機;產業升級方面,輔導傳統產業利用國際跨境電商平台拓銷國外市場、辦理產業主題性會展活動(如電競活動、創業活動、手創展等)帶動周邊產業發展,期藉由多管齊下的政策作為帶動本市經濟持續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