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 
台北市的地理環境四面環山,雖然住宅區不斷向山邊發展,但不論是都會區或是郊區,猛禽的數量都還維持穩定的族群量,這是多年來猛禽保育的成果,從事野鳥調查多年的李培芬教授敘述著。

2017年成立的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,是台灣少數配置有野生動物獸醫師的民間組織。該研究會的專任獸醫王齡敏說:「野生動物救傷野放比例大多落在50∼60%,這樣的數據讓我們知道,猛禽救傷是件很迫切的工作。」

王齡敏再三強調,猛禽是「野生動物」而不是「寵物」,猛禽救傷的目的是要讓這些鳥類康復後回到野外可以繼續生存下去。救傷的原則,是避免跟動物過於親近,不要讓鳥類在救傷的過程中習慣人類而無法回歸自然。

王齡敏提到,有一次一隻鳳頭蒼鷹疑似在港邊因撞擊船隻而導致右腳小腿骨折,她檢傷過後,認為需要手術治療才能痊癒,於是幫鳳頭蒼鷹進行全身麻醉,採用直接自膝關節打入骨髓內釘方式,不切開皮膚對合斷骨,再打入兩根骨外固定骨釘,最後以支架相連,讓鳳頭蒼鷹骨折的小腿有足夠的內外支撐力量。

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悉心治療後,鳳頭蒼鷹的小腿斷骨終於癒合,骨釘終於可以移除,接著經過三週的復健,確定牠可以正常使用右腳抓握及撕裂強韌的大鼠皮肉塊,鳳頭蒼鷹終於可以出院了。

有時送來的猛禽需要照攝X光才能研判病情,但X光機與周邊設備昂貴,受限於經費,救傷站並無這樣的設備,這時候只能跟附近的動物醫院合作,才能順利搶救受傷的猛禽。

看著王醫師在狹窄的救傷站身手俐落地工作著,猛禽救傷除了需要專業知識外,也得具備臨危不亂的意志才行。另外,王醫師也樂於到學校參與猛禽救傷與保育的推廣活動,她常常想出一些絕妙的點子,如猛禽傷病小偵探、食繭的解剖等有趣活動,幫助孩子們了解猛禽的世界。 

王齡敏醫師正在處理猛禽的救傷 提供/台灣猛禽研究會
王齡敏醫師正在處理猛禽的救傷 提供/台灣猛禽研究會

猛禽野放 提供/台灣猛禽研究會
猛禽野放 提供/台灣猛禽研究會

自然生態:都會中,與自然共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