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+10.加拾|在襪上織出海島的冒險玩心

突破傳統、盡情翻玩創意的初心

「+10.加拾」創立於2012年,最先由兩位設計師組成,隨著品牌發展,陸續匯聚不同專業背景的好友,形成了目前這年輕的六人團隊。「好玩」是大家加入品牌的主因,也是「+10.加拾」的核心,在生活細節中發揮想像力,則是「+10.加拾」的創作精神,也是他們貫徹於每雙襪款設計的元素。

身為品牌共同創辦人與執行企劃的蔡正芸表示,襪子看似是很小的細節,卻能為整體造型帶來大變化,而且相較服飾、鞋包,襪子的製作門檻低,又包含著多樣設計細節,從圖樣、織法、材質、配色和長度等,都能自由發揮創意。6年前,「+10.加拾」有感於市面上看到的特色襪品大多來自日本或歐美,而台灣雖然有著成熟的織襪產業,卻少有年輕設計師投入,便決定帶著過往累積的設計和品牌經驗成立襪子品牌。
 
堅持MIT,實踐織襪的工藝價值

對「+10.加拾」來說,每一季的設計都是充滿挑戰的旅程,由於一雙襪子的設計細節豐富,又特別堅持「台灣原料、台灣製造」,面對傳統產業多年來習慣代工量產的模式,從尋找願意配合的廠商、控制製作成本到技術溝通,都有著重重阻礙。「以春夏主推的透明襪系列為例,因為從製作到包裝流程都難免會有勾紗問題,我們襪身的透明面積從三公分、五公分演進到現在甚至佔有整雙襪體70%的面積,而每多一公分,產品良率就會大幅降低,加上又有許多異材質拼接的細節,這對大部分的工廠而言,都是製程麻煩利潤又低的訂單,很少人願意接。」擔任品牌公關的蔡幸諭表示,這也是「+10.加拾」一路以來遇到的難題。她認為,雖然「台灣製造」對製量少的獨立品牌來說代表著高成本,但幸虧台灣有這麼多製造業支撐,年輕設計師才有實踐創意的環境和機會。

「+10.加拾」剛成立的頭幾年,成員們是踏遍了彰化縣社頭鄉的製襪工廠,才找到願意共同開發的廠商,積極和團隊實驗新的織法。曾參與完整開發過程的蔡正芸回想:「當時配合的工廠由年輕二代接手經營,一直以來都是在做素色的機能襪,因而希望能有新的嘗試,當時工廠裡的老師傅很願意與團隊交流,也多虧了那幾年的合作經驗,我們才有機會深入了解製襪的技術,往後與新廠商配合時,設計師們甚至都能直接提供實質的製作建議,才能漸進式地說服工廠嘗試新織法。」年輕思維和傳統工廠互相刺激、相輔相成,經常擦出意外的火花,也讓習慣舊有模式的工廠更願意跨出舒適圈,做出連老師傅們都感到驚艷的成品。

2016 年秋冬推出的「電報3/4 襪」,將中文電報的標示法化為雙針筒織法的組合圖像,並透過豐富的織紋重新提起穿戴者對這些發明的好奇心。
2016 年秋冬推出的「電報3/4 襪」,將中文電報的標示法化為雙針筒織法的組合圖像,並透過豐富的織紋重新提起穿戴者對這些發明的好奇心。
2016 年秋冬推出的「電報3/4 襪」,將中文電報的標示法化為雙針筒織法的組合圖像,並透過豐富的織紋重新提起穿戴者對這些發明的好奇心。

夏天是品牌主打透紗材質的季節,2018 年春夏推出的「紅目鰱3/4襪」與「劍旗魚1:1 襪」,即是將兩種魚的外型與習性特點轉化為襪身圖紋結合透明紗線,織出趣味與輕透感。
夏天是品牌主打透紗材質的季節,2018 年春夏推出的「紅目鰱3/4襪」與「劍旗魚1:1 襪」,即是將兩種魚的外型與習性特點轉化為襪身圖紋結合透明紗線,織出趣味與輕透感。

設計搖籃:我們在設計裡相遇